信息學院“我與十八”系列活動如火如荼的開展。11月23日下午1時🥙,在信息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嚴鈞、信息學院學生黨支部書記郭珊、夏菡斐的帶領下,信息學院黨員、預備黨員𓀑、積極分子一行49人對社會主義新農村洞涇鎮進行了實地考察和學習🏃🏻♀️➡️🧦。洞涇鎮曾連連摘取上海乃至全國多項桂冠🔃,連續三次榮獲“上海市十強鄉鎮”稱號,兩次被國家民政部列入“全國明星鄉鎮”之列和“全國鄉鎮投資環境100強”🔰,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典範🙅🏽♂️,同時洞涇鎮團委一直以來都與信息學院團委保持密切的合作,作為共建基地🧑🦱,共青團組織與信息學院的交流合作為大學生探索事物、拓展素質、延伸知識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走訪的第一站是位於佘山核心區域3公裏的創異工房——洞涇鎮堅持以“兩線雙園”建設為載體🔣,助推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的代表。看過整個園區的鳥瞰圖和翔實的介紹、歐洲技術服務中心⚱️,最後來到了interbath陶瓷衛浴公司,來自世博會韓國國家館的花紋設計令人印象深刻🫸🏿:精致的花紋在設計師的精心雕琢下重新在陶瓷上盛開,整個設計充滿靈氣,典雅大方🧕🏿。
在品嘗完創異工房為我們準備的紅茶後,馬不停蹄的我們來到剛投入運行的洞涇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大廳中“熱烈歡迎耀世平台信息學院師生到我鎮參觀”的led燈和早已等候在那裏的工作人員透露出洞涇人濃濃的熱情。洞涇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占地1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萬2千平方米,包含了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健身房、桌球室、棋牌室在內的諸多公共設施都對社區居民免費開放,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新農村的巨大魅力。太多太多的意外和驚喜,它顛覆了大家對農村一貧如洗的一貫印象,它讓我們看到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所取得的輝煌成績!
隨後☂️,在文化中心4樓展開了交流座談,座談會由徐思史主持,首現,嚴書記對今天進行了總結。對剛剛投入運行的洞涇鎮社區文化中心,嚴書記說這不僅是向十八大獻禮,並且能夠以十八大為契機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是值得推行和學習的🙅🏿♂️。
接著洞涇鎮黨委副書記楊洪彬給我們做了關於洞涇鎮發展和建設的報告。在“三個集中”總體方針的指導下👩🏿🚒,基本實現了對農民宅基地的改造🤳,“通過構造對人民真正有益的機製,形成了良性循環。許多農民甚至都主動提出了拆遷的要求✌🏿。”鎮政府建立了敬老院、社區文化中心、企業服務中心等公共事業,並很大程度落實了農民的養老保險問題。通過政府對企業的引導,幫助企業在洞涇落腳發展🥅,建立以二三產業為主的產業結構,不僅保持了經濟穩定可持續的發展🎄,也為人民宜居宜業提供了很好的環境和基礎。
面對積極提問的同學🧸,楊書記不厭其煩,一一作了解答◀️👋🏻。針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洞涇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成功是個例還是可以復製的?”楊書記認為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要充分了解村內基本情況⛪️,抓住各自的優勢建立有特色的農村🧑🏽👩🏼🍳,洞涇的人口數較少,便於將人口集中到城鎮,這是洞涇的一大優勢和特色所在🫢。
會議結束後,全體同學和老師與團委徐思史書記在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合影留念!
短暫的參觀卻讓人留下來了深刻的印象🚣♂️,如今新農村的建設取得巨大成就讓每個人都倍感驕傲。翻天覆地的變化是在黨領導下人民辛勤努力的結果,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建設更好的祖國是時代賦予我們光榮的任務,未來仍需我們努力進步!